导读:环境数据造假屡禁不止根源是造假成本低、收益大,某省专门负责监管这方面的领导就指出企业环境数据造假的成本就80元~100元,却可以节省几十万元的环境处理成本,差距巨大,部分企业就会铤而走险。
多地环保部门严查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多企业责任人被行政据留。
★
浙江省
今年3月,在杭州市“亮剑”专项执法行动中,两家在在线设施上弄虚作假的企业被查处。
山东省
环保厅通报了两起环境在线监测数据造假案例,两家企业相关负责人均被*机关行政据留。
山西省
出台文件,对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实施细则进行规范,明确17种篡改监测数据、14种伪造监测数据的行为。
福建省
环保厅将10家问题突出的违法企业列为省级挂牌督办对象,这也是福建省集中对企业自动监控造假进行挂牌督办。
对此,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近年来,环保部在不断加强对环保数据的监管,一些地方已经开始行动,山东等一些地方也在探索遏制环境数据造假新的机制,未来地方在查处环境数据造假上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强。”
长期以来“数据造假”一直是检测行业的诟病,许多实验室为减少工作量、降低检测成本或客户需要而不惜违反职业道德和检测规范直接编造数据,此类现象在曝光后曾引发了社会的普遍反响。
为此国家发布了《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基本要求》标准,并将诚信实施检测的要求写进了新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可是不少实验室不论在申请获证时,还是在获证后仍我行我素,采取编造数据来应付现场考核和检查。
当着现场评审员的面就敢造假,就敢盲样考试请枪手;一个区区几百平米和检测仪器不到100万的实验室,居然也能获得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的109项指标检测能力资质。在造假之风盛行,造假之风攀比的面前,我门的监管是那么苍白,似乎没有了招法。
乱世得用重典,我们的监管部门应跳出“重发证轻监管”的模式,采取飞行检查、盲样考核、能力验证、在线检测等多种监管手段,对于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以及特定检验检测机构进行重点检查,对检验检测机构规范、诚信实施检验检测的情况进行双随机的核查;对申请认证的检测机构,材料初审和进入现场发现有不诚信行为的,应立即终止评审;对已获证的检测机构,采用委托异地专业技术机构以模拟客户委托检测的方式,委托相关检验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通过分析相关检测业务办理过程及检验检测报告的规范性,对不规范、不严谨乃至造假行为进行识别和查处,以规范目前的检测市场。
“数据造假”不是法外之地,不能再让不讲诚信的风气泛滥于检测市场。社会要加大对守法依规实验室的宣传,树立诚信检测的工作理念,同时建立健全实验室的动态分级评价机制,奖优罚劣,呵护检测市场的健康成长,这才是确保检测数据客观、真实和公正的有效办法,也是促进检测市场公平的根本之道。有关部门要有作为动真格,强化监管,从快、从速依法依规打击“数据造假”现象,清除不讲职业道德和诚信的风气,保障检测市场的公平竞争。
电话
微信扫一扫